一本看似較為晦澀且有些深奧理論的小冊子,深得讀者競相捧閱,細思量,一定有其自身獨特魅力。這是一本關乎人類權利話語體系話題的睿智思維與理性思考的讀本,令人沉思給人以啟示。
《為了人的尊嚴:中國古典政治哲學批判與重構》一書,我是很認真品讀的。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吸引我包括吸引讀者,最重要的是作者對人格的尊重、對尊嚴弘揚的那種精神、勇氣和擔當。
無庸置疑,在當代中國,人的權利保障還很不到位。因此,中國人權問題長期以來備受國內許多民眾所詬病。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人的權利意識在逐步覺醒。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已在積極努力改變這種狀況。各種人權論壇、各種人權宣言、各種人權吶喊、各種人權白藍皮書、各種人權出版物充斥社會高層。
然而,說權利是有局限性的人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不重視權利到片面張揚權利,不僅無助于社會問題的解決,而且還可能會把問題帶入僵局乃至死胡同。因而,必須重視權利的相對物——義務,要擺平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但如何在法律層面,特別是憲法中擺平這一關系,還是一道難題。
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才把我國著名法律專家,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博士的思路,帶回到中國古典哲學——他想在中國古典智慧中尋找答案。經過孜孜不倦地探尋,他發現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共同主線——人格尊嚴,既是中國傳統義務觀的基礎,也能成為權利的基礎,于是,便有了這本探索人的尊嚴,對中國古典哲學進行批判與重構一書的出版創意。
作者以影響中國數千年的中國古典哲學傳統視角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人格尊嚴理念為思想主線,并以此為核心,進行了全面挖掘和系統分析,既歸納出他們的先進與普世的觀念,又批判了他們的缺陷與局限。作者從中國古典哲學內在精髓的傳統視角來闡釋有關人類尊嚴的深刻內涵,獨特而有思想創意。通過分析,作者得出結論:以尊嚴為中心的道德體系能夠將人的權利和義務和諧地統一起來,要比單純地強調權利有優勢,更易于被中國人接受。
由此,作者提出,從事法律工作,特別是憲法工作的,要重視并認真對待每個人的尊嚴。在本書的結尾,作者深情地呼喚:一個“君子”應該超越這種人格分裂,在所有領域都獲得成熟、自主和有尊嚴的人格。不論是獨處、在家庭還是在主權國家面前,他都有義務維護和健全自己的尊嚴;他尊重別人的尊嚴,并要求自己的尊嚴也得到對等尊重。作者借此引起全社會走進權利時代的同時,對人格尊嚴的關注,提醒人們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尊嚴,堂堂正正地體面生活。
“維護人的自由、尊嚴、安全和幸?!?,這是人類發展永恒的話題。我想,這也是我國憲政學者們多年以來一直致力研究和探討的動因之所在。
轉自:民主與法制網http://www.mzyfz.com/html/1407/2014-02-13/content-960288.html
(2014年2月17日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趙卜慧 撰稿)